州交易中心积极争创“三个一流”平台
为打造全省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今年以来,州交易中心对标先进,以创建“州级文明单位”“全省文明窗口”为契机,着力在完善功能布局、推进精细化管理、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,创新一流管理模式、创优一流文明窗口、创建一流交易平台。
狠抓软硬件建设,创建一流交易平台。在功能布局及硬件建设上,中心充分利用新增1700平方米面积,在5000平方米的场地内科学合理独立设置了开标区、评标区、监控区,并设置了行政监督人员、评标(审)专家、中介代理机构专用通道,有效实现了各类交易主体的物理隔离,切断了各类交易主体间的联系。同时,高标准建设电子评标室6间、改建电子评标室6间,配备高清电子屏,满足远程异地评标等电子化评标需求。增设了谈判室、投标人自助服务区、拍卖大厅、专家自助抽取室、投标人休息室、档案室、样品成列室等12个功能区,满足各类交易主体个性化需求。在软件系统开发上,中心完成了保证金系统升级及业务办理电子化系统上线及试运行,组织中介代理机构开展了业务办理电子化系统培训,确保实现业务受理网上自助注册、保证金全部网上退还、交易公告公示自动发布、网上预约、网上报名、网上下载交易文件、自助打印中标(成交)通知书等功能。正在启动国土、产权2个电子竞价系统建设。
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,创新一流管理模式。业务工作上全面推行“12345”精细化管理,即一个全流程记录,两项主体日常考评(中介代理、评标(审)专家考评),三种交易报告(统计分析报告、异常情况快报、要情专报)、四类专业台账(投诉举报及案件协查台账、异常情况协调处理台账、交易资料档案台账及保证金收退管理台账)、五本管理日志(评标(审)专家管理日志、开(评)标区管理日志、软硬件系统运行日志、中介代理机构管理日志和现场巡查督办日志),确保交易过程全流程、全跟踪、全记录、全留痕。2018年1-4月共对351个项目实施了全流程记录;对评标(审)专家、中介代理机构行为进行日常考评,印发《评标(审)专家现场不正常行为情况通报》《中介代理机构及其人员不规范行为通报》8期,为各行政监督部门进行年度考核提供重要依据;编写统计分析报告4期、要情专报1期,2篇调研类信息获州主要领导重要批示,进入州委、州政府决策视野;建立案件协查协办台账,配合纪检监察、行政监督部门受理投诉举报、协查案件32起。在内部管理上,针对机关作风管理规定执行情况、财务管理情况、重大事项报告情况、精准扶贫开展情况、信息报送情况、科室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7类专项通报,其中每月初开展工作巡查督办、信息报送及宣传、工作清单3类通报;每季度开展“五比”创先争优、季度政治业务考试、创优夺牌3类通报;每半年开展绩效考核1类通报。以7类通报构建推动工作抓落实的严密网络。通过将通报结果与中心科室及个人年度评先评优及绩效奖励相挂钩,直接作为年度考核依据,有效地提升工作效能,推动工作落实。
着力提升服务水平,创优一流文明窗口。首创“三增、三压、六自助”服务方式,确保交易项目能进场、能办理、能成交。“三增”:增功能,保证应进项目能进场。高标准建设办理服务大厅、评标区、监控区、样品区,满足交易项目场地需要,保证应进项目能够有充裕场地进行交易。在增设的12个功能区内配齐配全阅览栏、宣传窗、文明标示、宣传资料、意见箱、饮水机、雨伞、药箱、茶叶等便民利民设施设备,做到设施完好、功能齐全、便捷实用。增热情,保证进场项目能办理。严格岗位纪律,熟悉操作规程,窗口工作人员做到五相(敬语相请、客气相问、整装相迎、笑脸相待、茶水相敬)五清(环境清洁、标识清晰、程序清简、说话清和、履职清正)五心(接待热心、操作专心、答疑细心、解难诚心、办事公心)。增效率,保证办理项目能成交。取消入场项目资料合法性审查,只进行形式要件审查,业务科室把关后直接挂网公示,不再进行内部审批,真正做到即来即办、高效便捷,项目入场实现“无缝对接”;精简项目入场手续资料,工程建设项目入场资料从原来的20余项减到3-5项,投标人代表实现“轻装上阵”;取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控制价复核程序,招投标交易过程中不再“降速换挡”;将中标通知书改为交易见证书,办理过程中的招标人、中介代理公司盖章等非硬需环节一概取消,做到交易中心“一章生效”,手续更加简便规范。“三压”:结合“放管服”改革,压缩流程(项目公告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),压减资料(避免重复提供项目资料,做到循环使用),压低收费(CA收费从500元降低到400元;交易服务费用就低收取;服务对象5单张以下复印免费)。“六自助”:提高自助化水平,实现六个自助(自助办理入场登记、自助抽取评标(评审)专家、自助预约场地、自助下载交易文书、自助获取交易结果,自助公示公告交易情况)。政府采购实现全面交易资料电子化管理和存档,提高交易管理水平,进而减少流标率、控制投诉率、提高交易质量。同时,按项目分类制作了交易操作指南,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有效交易指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