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读《道德经》三点体会
十年前读《道德经》脑中是广袤、模糊、 虚幻、空洞的概念,其义理琢磨不准,难以悟透,全文和章节不能融会贯通,透彻理解。随着阅历地积累,古籍阅读,以及身边挚友的点拨,渐渐读懂了这部经文,找到了贯穿整部经书的红线。该经文共5000多字81篇,以人为中心支点,阐述了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己致和谐境界的法则。经中一段话“域中有四大,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,人居其一焉”,表明了人趋道而行的重要性。
一
人与自然的和谐。要实现这个目的,我们要了解这个大自然的规律,大到日月星辰的运行,小到一草一木的属性,只有了解了自然,才能顺应自然和谐自然,才能达到“征服”自然的目的。世界上遭遇的山洪爆发、地震、海啸、冰灾都存在直接或间接违背自然规律。经中言“希言自然,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”意思是大风不会连续刮一个早晨,骤雨不会下整天,这是自然规律。自然是“地球村”上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园,它有着自己运行的规律,人们不断观察、探索、寻求这个规律。“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,不知常,妄作凶。”经中这段文字大意是归复于生命就叫自然,认识了自然的常规就智慧聪明,不知道自然规律轻举妄动,就会出乱子或凶灾。远古时代,帝尧命鲧治理黄河水灾。当时鲧想到了一句谚语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”。由于科技不发达,命人采取土掩的方法,取土筑堤堵截洪水,共花了九年时间筑坝防洪,史称“封堵法”。但一遇洪水,堤坝冲毁,人们受灾程度更大。禹承父之遗志,舜命他继续治理洪灾,他采用了“疏浚法”治水成功,舜传禹帝位。鲧违背自然规律用“封堵法”让水无归属,洪灾更大,禹顺应自然法则,凿宽狭窄河道顺流泄洪。从这则“鲧禹治水”历史典故可以看出,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。经言“视而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而为一。......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,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”此段经文中的“夷”指看不见,“希”听不到,“微”摸不着,三者混而为一,相互渗透不可分离。迎着它看不见前头,跟着它看不见后头,把握着早已存在的“道”来驾驭现实的事物,能了解自然的初始,就认识了道的规律。“道法自然”就是感悟自然法则中道的规律,实现“天人和一”是人与自然和谐净美境界。
二
人与社会的和谐。社会由人组成的,要让社会和谐,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。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要领悟并遵循其中的玄妙和规律。古语言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,这是处世的道理;“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”“不求诸己,但求诸人”这是处世哲理。善妙运用处世理学处理好人事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比如我们穿的衣服、住的房子、开的车子、吃的粮食,都不是我们自己生产。我们做好自己本职工作,依法履行职责,优化服务职能,实在做事,本分做人。社会是一个大家庭,只是各人的分工不同,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按劳分配,等价交换。在此过程中能了解“道”,遵循“道”,按道轨行事,将得到善的果报。在做事与处世过程中能趋道而行,心性皆善,则福德将至。“为善者,福虽未至,祸已远矣,为恶者,祸虽未至,福已远矣”。此则名言告诫人们行善积德乃是人的福寿之根。道德经第八章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处世态度,甘居于下而不争,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愿景,这是道轨。“居,善地;心,善渊;与,善仁;言,善信;政,善治;事,善能;动,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这段经文意思是:居住之地善于选择;心胸广博而深不可测;处世以诚并怀仁人之心;说出的话恪守信用;为政善于依法治理好国事;处理事务能发挥所长;行动时能把握好时机。这段话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做事、处世、治世、择时的方法。按着这样的行事准则,就会获得不争的美德,从而达到少隐患和怨咎。让生活淡雅,人生优美。人与社会相处和谐,实现“知行合一”,自然环境风光旖旎,社会风气清正美化。
三
人与自己内心和谐。要实现社会和谐目的,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己内心和谐。《论语》里有一段话“欲先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,欲先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,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,欲先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,欲先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,欲先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”。格物致知是修身重要环节。怎样才能做到“格物致知”,王阳明四句偈最后一句“为善去恶是格物”已明确了格物含义。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偈语第三句讲了“知善知恶是良知”。要做到人与自己和谐,还要有“静”的功夫,静能生慧,有句名言叫“心如止水”,水止则静,方能成潭,则有涵养之功。《道德经》第十六章中“致虚极,守静笃;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”这段话告诉我们,以静的灵动性来观察万物运行与自然的规律,只有发现这个规律,才能适应这个规律。“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”,意思是芸芸众生返回到它的本根,就会清净复归于生命。“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”。其意是知道自然规律是无所不包容的,包容就会公正,公正就会周全,周全就符合“道”的规律,按自然规律执事就会长久,不遭危险。
通篇熟读《道德经》,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章节在阐述人修到与自己先和谐,才能成就社会和谐,进而形成社会与自然和谐。最终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”。